/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吴博作品
馆长寄语
首页
吴博概览
博物馆简介
吴博荣誉
组织机构
吴博大事记
文博动态
公告信息
吴博新闻
馆外新闻
专题报道
展览活动
展览预告
正在展览
常年展览
展厅一览
旧展回顾
吴博典藏
陶器类
瓷器类
青铜器类
玉石骨类
钱币类
书画类
杂件
文物工作
吴江考古发掘
国家级文保单位
省级文保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
学术园地
学术研究
藏品鉴赏
政策法规
国际法
国家法
行政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
规范性文件
社会服务
参观指南
讲座培训
文化考察
德育基地
志愿者之家
留言本
首页
\
文物工作
\
省保单位
\ 正文
吴江考古发掘
国家级文保单位
省级文保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
----选择栏目----
吴博馆情概览
吴博新闻公告
展览内容
吴博典藏
文物工作
学术园地
法律法规
社会服务
吴博作品
慈云寺塔
在禹迹桥的北面耸立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塔。慈云寺塔所在的慈云禅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慈云寺塔因寺而名,相传初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0)。千百年来,慈云禅寺和慈云寺塔历尽沧桑,清咸丰十年(1860)寺毁于兵燹,唯塔独存,64年后,即在民国十三年(1924)由当地丝业公会和经行捐款,重建大殿;民国十五年(1926)秋,塔的第五层层面被大风吹坍,由里人于两年后修复,1937年11月塔遭日军炮击,被击去第四层的飞角廊柱。1954年,当地政府和省文管部门拨款重修慈云寺塔,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予以再修,又一次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98年,再度重修,翌年2月竣工。
慈云寺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总高38.44米,六面五级,由回廊、塔壁、塔心等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三面壼门,开口方向上下相闪。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等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1577)修缮时的铸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
外观慈云寺塔,翼角轻举,甚是秀丽挺拔。以前,震泽有“震泽八景”,至今大多已名存实亡,但“慈云夕照”这一景仍然倾倒着前来观光的人们。每当夕阳西下之际,絮云朵朵,红霞满天,落日的余辉斜照着塔身,光影变幻,由浅及深,最后溶合于苍茫的暮霭之中。清代诗人金德辉对这一景色作了形象的描写:“孤塔插晴空,突兀绝依附。片云自西来,与塔相回互。十里暗苍苍,遥望成烟雾。溟濛影欲沉,野田空日暮。”塔内置有楼梯,若拾级登临塔顶,往西北、东南远望,茫茫太湖、长长麻溪就在眼前,碧波绿水间躺卧着片片田园农舍,令人心旷神怡。收眼往西而观,镇区古民宅连片成群,片片黛瓦在艳阳的照射下,熠熠生光。俯视东南侧,只见高大的禹迹桥变成了一件掌上玩物,甚是精致可爱……
慈云禅寺近年来也得到修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题写了寺名。随着前些时十八尊罗汉从寺院地下挖出,慈云禅寺已开始了全面修复。这“慈云”作为寺名和塔名,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北宋末年,北宋王朝朝政腐败,国力衰微,北方金兵乘虚而入,攻下都城汴梁,掳去徽宗、钦宗二帝。宋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来到吴地震泽后,念念不忘禁锢在北国的父皇,终日闷闷不乐。侍臣们为其解忧,就在镇东望夫塔的废基上重建一座宝塔,并新建一寺,分别以“慈云”命名。塔成后,慈云公主常登临塔顶,遥望北方祈祷,祝愿父君早日平安归朝。
说起慈云寺塔的前身望夫塔,也有着一段传说。相传三国期间,吴国国主为从蜀国手里讨回荆州,再三用计,均被诸葛亮识破。后来纳都督周瑜的“美人计”,诱刘备来吴国,欲软禁,威逼他交出荆州。怎料刘备为皇叔,加上相貌堂堂,深得吴国太欢心,欲将女儿嫁之。结果弄假成真,让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此后,孙权不甘心,设计将妹妹骗回吴国,不让其归蜀。孙夫人日夜惦记丈夫,就在地处太湖之滨的震泽建造一座高塔,每日登高望西远眺,盼望夫妻团聚,“望夫塔”即由此得名。
版权所有 ©2010 吴江市博物馆。 CopyRight Wujiang Museum reserverd.
建议浏览器版本IE7.0或以上;显示分辨率1024*768或以上。 技术支持:
科晶软件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080127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