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时间宇宙中,曾涌现过无数灿烂的文明,又有无数的文明被湮没。
遍布在中华大地上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的发声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片土地历史宝库的守护者,宝库之中的文物虽珍贵却深藏不露,与人们隔着距离。
新时代,博物馆正在进行一场从“保存”到“传承”的变革。
苏州湾博物馆认真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拥抱变革,进行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探索。
湖湾宝藏守护人上线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会怎样讲述过去的绝代风华呢?
文物是历史故事最好的讲述者,博物馆则是将故事讲述出来的最佳场所。作为江城文脉的守护者,苏州湾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守护和传承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图 苏州湾博物馆藏 |〔清〕郭骥 《松下弹琴图》扇面
2023年,苏州湾博物馆正式开启馆藏明代古琴修复工作,寻找“湖湾宝藏守护人”,力图将湮没于岁月的文物在当代重生。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历史可追溯到约三千年以前。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州湾博物馆藏明代古琴,形制古朴,制作精良,蕴含古代制琴智慧和技艺,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但古琴七弦及部分构件缺失,无法完全展现其文物价值。
为加强文物保护,有效利用文物,5月18日,苏州湾博物馆举行“古琴今韵·湖湾宝藏守护人”聘任仪式,邀请古琴演奏家、斫琴家、修复专家——裴金宝先生为“湖湾宝藏守护人”,主持开展古琴修复工作。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俊良,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育英、副局长刘洋以及苏州湾博物馆馆长董志红出席聘任仪式。
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俊良向裴金宝先生递交古琴
吴江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育英向裴金宝先生颁发聘书
在文物传承和保护过程中,聘用合适的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裴金宝先生是当代吴地清音的守望传承者,师从吴门琴派吴兆基先生,于弹琴、修琴、斫琴、传琴,皆深有造诣。
裴金宝先生
“
馆藏古琴修复,将探索文物的更多可能性,让历史文物在时代语境下绽放全新光彩与美好新生。
”
修复进度 50%
按照文物修复与古琴修复原则,坚持以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为基础的修旧如旧的理念,修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目前,已完成缺失雁足和护轸补全、岳山加高、护轸髹漆三项修复工作。
古琴示意图
缺失雁足和护轸补全
补全的雁足,与古琴材质、颜色及形制相近。同时,参照古琴保存下来的护轸形制,制作缺失的护轸木胎,用粘接剂将木胎粘接在琴底相应的位置上。随后,古琴放入温湿度适当的库房中等待晾干,以便进行后续的护轸髹漆。
雁足补全
护轸固定
岳山加高
为了增强古琴的弹奏效果,对琴面上的岳山进行加高处理。岳山,是用以架弦的横木。弯曲的竹片上,要钻出左、中、右三个位置的孔,孔径与古琴岳山相应位置的孔径相等。通过竹钉,将弯曲的竹片固定在古琴的岳山上,古琴的岳山部分得到加高。
岳山加高
护轸髹漆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晾干之后,更加牢固的护轸髹涂与古琴颜色相同的生漆。同时,对琴面上脱漆的部分进行补漆处理。
调漆
护轸髹漆
在时间的长河里,
历史文明传之无穷,
文物的活态传承,
任重而道远。
在苏州湾畔,
让我们静静期待一张古琴的涅槃重生,
为江城还原一个故事,
一个时代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