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芥子须弥 | 上山,揭秘1500年前的宇宙想象

2023-07-12

1751857145686.png

2023年,似乎全世界都在讨论元宇宙

但你知道吗?早在数千年以前

就已经有“元宇宙概念”的构想

 

云冈石窟第十窟

被文化爱好者誉为“宇宙第一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你,准备好进入云冈的元宇宙世界了吗?


1751857198793.png

宇宙想象概念示意图



古人的元宇宙想象

走进须弥山,打开云冈世界


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今日仙侠剧中常用的“四海八荒”,人们对宇宙的想象与探索从未停止。日月星辰的闪烁、天地乾坤的运行,都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云冈石窟,一本1500年的石质经典,记录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更雕刻了公元5世纪古人对于宇宙的美好想象。


1751857218520.png

须弥山概念图


须弥山,是古人的“元宇宙”,

也是今人的理想国。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是神灵居住的所在,人们相信在那里存在着令人憧憬的天堂或者仙境。在石窟第十窟前室北壁明窗与拱门之间,就有一座关于“宇宙”的浮雕——须弥山。


须弥山一词是梵语Sumeru的音译,伴随佛教文化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意译为宝山,是宇宙的中枢,是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


640 (1).gif


从此处走入窟内,进入浮雕上的须弥世界。

须弥山森林茂盛,层峦叠嶂。山腰处有两条“阿须龙”缠绕,山间有竞奔的动物,相处极为快乐融洽。无论是神话中的龙还是山间的小鹿,他们都平等和谐的生活在须弥山,没有攀比、没有冲突。这是人们想象的宇宙,也是向往的生活。


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中,

有神仙,更有神奇动物在这里。

须弥山浮雕两侧,三头四臂的阿修罗天与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左手高举日轮,右手高举弦月,守护着须弥世界的运行。


1751857377227.png

须弥山浮雕|云冈石窟官微


云冈石窟的动物世界,无论是神话中的龙,还是大自然里的大象和小鹿,纷纷“共同平等”生活在山中,这也寓意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自由地在此交流、交融。

神妙处,在于融汇世界而合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祈愿和平的象征,

在此,山川可以终天。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皇家寺院,是一个神圣而宏伟的存在。须弥山被视为神山,被赋予了为天地祈愿的特殊意蕴。

“山川可以终天”,这是昙曜和尚开创云冈石窟的初衷,他相信刻在山上的信仰,可以躲避人为的磨难,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什么是“芥子须弥”

一个小小的大千世界

唐代白居易,也曾好奇的问出同样的问题:“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小至微,岂可芥子之内入须弥山乎?”


古人选择“须弥山”作为宇宙的载体,包含无限哲思。

1751857389518.png

据说是现实中须弥山的冈仁波齐


须弥,在古印度神话中是指耸立于世界中央的高山,引申为极大之意;芥子,是芥菜的种子,因体积微小,引申为极小之物。“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是说,高大的须弥山能够包藏小小的芥菜种子,小小的芥菜种子也能够含藏高大的须弥山。


小小的芥菜种子怎么能够含藏高大的须弥山呢?

事实上,从肉眼看世界,虽有“须弥”、“芥子”大小不同的差别概念,但在真理的世界中则超越了大小、高低、尊卑等差别,是大小互容、平等无差、圆融无碍的境界。


这是云冈特展取名“芥子须弥”之哲学深意,更是北魏云冈石窟背后的文化内涵。

“芥子须弥”这一命名巧妙地将数字技术与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相结合。


通过对云冈石窟中的石窟造像进行三维数字化的扫描,得到大量的数据点,形成一个个微小的“芥子”。数据点精确记录了石窟造像的形态、纹理和细节,它们像是珍贵的种子,孕育着云冈石窟的永恒存档。


“芥子须弥”不仅仅是对云冈石窟的形象化描述,更是对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的思考。它象征着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的结合,以数字化的方式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这种宇宙观至今都是超前的


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心之所向,星河可及。微小的芥子能够容纳巨大的须弥山,而生活更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无尽的星辰大海。

1751857407344.png

数千年前人们在此描绘了心中向往,须弥山曾经山海万物,繁荣共存。


今天的我们,经由“芥子须弥——云冈特展”这座跨越1500年的桥梁上,由虚幻的宇宙到实体的造像、文物再到数字化采集的云冈石窟点云数据,呈现了从物质到数字,从想象到科技的“共生”,文明在此融汇展现。


1751857417741.png


“我”离不开神山,想邀请你来看看

穿越时空,芥子须弥

你会发现一个古代的“元宇宙”



文中图片未注明的,来源于网络


1748581912347.png

17485819292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