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前的史料典籍中称青铜为“金”,精纯而美好的青铜更是被称为“吉金”,堪称远古时期的高科技产品。夏商周三代,中国以大量生产和使用青铜礼器独秀于世界早期文明,因此夏商周时期又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尤以商周为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然,如六舟先生所言:“天下鸿宝重器必不能尽归吾有,即有之亦不能动与身俱骋我。”“见拓如见器”,全形拓解决的正是这个难题。在照相技术传入中国以前,金石学家和拓工们就是为了真实、准确地将古器呈现在拓片上而苦思冥想、日夜捶拓。
此次,苏州湾博物馆举办“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外漂泊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文物“虎鎣”,在太湖畔再现光辉。苏州湾博物馆配合虎鎣展览,特别开设了以青铜爵为模型的全形拓体验课程,特邀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理事、古籍印谱研究所所长冯弼元担任指导老师,让大家在观展之余可以亲身体验全形拓的制作流程,更直观的感受青铜器和全形拓的魅力。
上午,冯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全形拓的历史,并从平面拓开始,介绍拓印与印刷的不同,全形拓更多的强调线条的处理、多面的拼接与整体墨色的浓淡相宜、阴阳调和。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虎鎣展览。
接下来,学员们跟随老师一起感受拓印艺术的魅力,开启一段探索“全形拓之路”。
【第一步】
初识全形拓
【第二步】
体验平面拓
【第三步】
勾勒线稿
【第四步】
上纸、锤拓
【第五步】
蘸墨、拓印
【第六步】
拼接、成形
“壮岁行脚所至,穷山邃谷之中,遇有摩崖必躬身自拓之,或于鉴赏之家得见钟鼎彝器,亦必拓其全形。”传拓对文字、纹饰、器型的复原表现真实清晰,且讲究墨色浓淡相宜,能表现出古朴、不饰雕琢的审美意趣。这门传统技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全形拓的技艺传承还会走向大众化,与书画、美术设计手段相结合,以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为载体,呈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