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这个看似寻常的物件,实则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烧制出了较为原始的瓷器,到东汉晚期,产出了质量较高的青瓷。它们奠定了中国瓷器发展的基础,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这些瓷器不仅在造型上有了更多的创新,而且在釉色、胎质等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1月5日,苏州湾博物馆结合“御见江南:清代宫廷臻藏展”,特邀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霍华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瓷韵芳华——清代宫廷臻藏展赏析”讲座,讲座主要围绕着展出的官窑瓷器讲述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
清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最后一个高峰,官窑瓷器更是其中的精华。霍华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这个华美的瓷器世界,一起探索它们的魅力。
霍华老师介绍了本次“御见江南”展览中所展文物的历史背景及由来,以及瓷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用途。随后介绍了景德镇御窑场的建立与明清瓷器的发展;官窑与民窑在用途、工艺、造型、烧造技术等方面的区别,并展示了各朝代宫廷文物、瓷器的照片,让观众对瓷器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提问环节,观众积极参与,提出心中的疑惑,在霍华老师解答后,都豁然开朗。
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讲座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瓷器,提高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