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宫廷里,珍藏着许多巧夺天工、润泽流畅的玉器。
其中,苏工玉器堪称一绝。
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艺术风格充满了江南的柔美与雅致。这些宝贵的工艺品,不仅见证了清代宫廷的辉煌,也是展现江南文化的瑰宝。
清 弘历鉴古图
乾隆工,江南雕
清代乾隆时期,玉文化发展登峰造极。乾隆皇帝对于玉器可谓情有独钟,被称为“玉痴皇帝”。他对宫廷玉器的设计制造给予极大的关注,常常亲自把关。
不仅是玉器的设计制作环节,乾隆皇帝对玉器的陈设地点和陈设方式也经常亲自指示。在乾隆皇帝对玉器尽善尽美的追求下,逐渐发展出了著名的“乾隆工”——用来称呼用料考究、精雕细琢、极尽工巧、风华绝代的玉器顶级工艺。
清 青玉印泥盒
然而,并非所有石头都能在宫中找到“有缘之工”。《天工开物》中提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天下美玉虽都汇集于都城,但好的匠人则需要在苏州城里找。
苏工玉雕,在江南这片被神韵所眷顾的土地上应运而生,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灵气。清代《活计档》记录,乾隆经常将玉石“快递”往苏州,让独居灵气的苏州工匠赋予玉料新的灵魂。
清宫里,江南韵
这些苏工玉器,仿若将江南的山水画卷镶嵌其中。灵动自然的线条,仿佛覆盖着天地间的柔和光芒。每一处细节都曼妙至极,将江南韵味与清宫的恢弘气势完美呈现。
清 和田青白玉仿古蟠螭纹簋
在苏州玉雕工匠的手中,一块玉石可以根据自身特性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形状,仿佛仙境中的玲珑宝藏。
从端庄典雅的仿古簋到精巧细腻的雕花瓶,华丽与精巧共舞,无不彰显着苏作天工的独特风采。
清 白玉带盖雕花瓶
珍贵的玉器,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故事的演绎,见证着那个辉煌而独特的时代。
真君子,当如玉
孔夫子曾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古时有德者都随身佩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是玉,玉即君子。这一传统至清代,历久弥新。
他欣赏玉石的卓越之美,也追求于心灵的愉悦和启迪。
乾隆皇帝孜孜不倦地为自己十几个儿子都以玉命名,永璜、永璋、永珹、永琮、永璇、永瑢等等,还有后来的嘉庆皇帝,原名“永琰”,“琰”也是一种美玉。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玉的赞赏,也是通过这些名字寄托了对如玉君子的追求和期许。
这些玉器作品凝聚着清代宫廷文化的精华,也见证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尤其是其中的苏作玉器,以江南雕刻艺术的娴熟造诣,展示出江南之美,让人们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灿烂的文化光芒。
即使时光已逝,但清宫里的这些精美玉作,依然散发着绝美的光彩,让我们走进苏州湾博物馆“御见江南——清代宫廷臻藏展”,沉醉在这些珍宝玉器带来的美妙中,感受着江南之韵和玉器之美。
苏作天工、妙绝清宫
江南之韵、溢彩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