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
在人类学的历史上,《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它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从“异域”转向了“本土”,从“原始文化”转向了“经济生活”,为人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领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邱泽奇
“行行重行行,扎根田野乡间”,费孝通一生“从实求知”,写下了被奉为中国人类学奠基之作的《江村经济》。12月17日,为了让更多市民群众深入了解费老的思想精髓,苏州湾博物馆特邀“农民教授”和“农民社会学家”姚富坤老师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江村变迁和乡土中国。姚老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村村民,从1981年费孝通“三访江村”时就开始参加接待工作,是费老与江村故事的见证人。几十年来他经历了整个江村的社会发展,对江村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次讲座内容主要围绕费孝通先生的生平以及其著作《江村经济》展开。在讲座中,姚富坤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为观众们详细介绍了费孝通先生的一生经历,从他弃医学社到瑶山调查,从写下《江村经济》到后续26访江村的详细过程。姚老师以他的视角带领观众们走过费孝通的一生,也让观众们更生动地了解到费老的思想精髓,明白了为什么发展乡土工业才能解决农民的出路。同时也感受到费孝通思想的前瞻性,从江村出发,走向城镇,乃至区域,他的思想为后世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出路。
讲座获得了积极的反响,在交流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姚富坤老师与观众们就“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问题展开了讨论,观众们各抒己见,姚老师也从费孝通思想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座的观众们都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讲座,观众们不仅对费孝通先生的思想和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切实体会到“江村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志在富民”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适用,学习费孝通先生扎根田野乡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终一定能够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