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的江南,是文人墨客的江湖。
张大千以一支画笔纵横其间,于纸上泼洒艺术万象,也在茶盏酒香里结下了情谊。他与江南才子间的往来,不仅是艺术的碰撞,更是知己间的惺惺相惜。
东方之笔:张大千的艺术传奇
展品 | 近代 张大千四十周岁自画像 朗静山藏
嘉善县博物馆藏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20世纪中国画坛集传统大成与创新突破的巨匠。
他早年潜心研习历代名家技法,在山水画领域打下深厚根基,尤以仿古功力著称。1941年至1943年间,他率众赴敦煌莫高窟考察,临摹壁画近三百幅,推动了敦煌艺术的研究。
五十年代旅居海外后,他突破传统框架,开创泼墨与泼彩技法,将重彩、水墨交融共生,形成气势磅礴又空灵深邃的新风格。
展品 | 近现代 行书八言联 张大千
常熟博物馆藏
他与兄长张善子于上海创立的大风堂画派影响深远,艺术实践涵盖人物、花鸟、走兽等题材,他本人更是诗书画印俱精,分别与溥心畬、齐白石并称“南张北溥”、“南张北齐”,是享誉国际艺坛的“东方之笔”。
展品 | 近现代 山水(复制件) 张大千
大风堂后裔藏
—— 丹青寄江南
沪上求学:曾熙与李瑞清的艺术启蒙
展品 | 清 山水 曾熙
大风堂后裔藏
1917年(一说1919年),张大千经人引荐于上海拜入衡阳名士曾熙门下。曾熙以书画闻名,其苍劲浑厚的笔法为张大千奠定了根基。
展品 | 清 隶书五言联 李瑞清
常熟博物馆藏
不久,曾熙又将其引荐至挚友李瑞清处求学。李瑞清为清末进士,书风融合篆隶之古朴与行草之灵动,二位恩师的艺术理念深刻影响了张大千对传统笔墨的领悟。
—— 丹青寄江南
网师园记:虎儿碑前的丹青印记
展品 | 近代 虎 张善子
大风堂后裔藏
1930年代初,张大千与兄张善子迁至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张大千不仅在网师园生活,更是于此广交好友,传授弟子。
期间,张善子为绘虎神韵,曾豢养幼虎“虎儿”于此,任其闲步芍药丛中、酣眠蕉叶窗下。后虎儿不幸夭亡,便埋葬于网师园中。多年后张大千怀念往事,手书“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自台湾辗转寄至苏州,后刻于网师园墙壁之上,昔年人虎相得的温情仍可一见。
图 | 苏州网师园张大千手书碑铭
图源网络
居于网师园的数载岁月,正是张大千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他曾于此参与“正社”的创办,大量优秀的作品亦于此面世。期间,他的许多画作题有“吴门网师园”字样,或盖有宦游吴江的友人李涤所赠“网师园客”印。直至晚年,他犹然心心念念着江南:“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
展品 | 近代 山水图 李涤
苏州湾博物馆藏
—— 丹青寄江南
江南之于张大千
是笔墨的启蒙、友情的温床
更是终其一生未曾远离的文化血脉
展卷处 水村山郭依旧
回首时 故园风月长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