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牡丹亭·惊梦》
汤显祖笔下的春色,需入园方得窥见;而计成笔下的园林,却是借天地之景,纳四时之变,将人间春色凝于一园。
一 池 江 湖 藏 万 象
影园——
作为晚明时期山水园之典范,影园“于尺幅之间,变化错综,出人意外”。
影园园址是典型的“江湖地”,踞扬州西南长岛,两河环抱,荷柳成荫。计成以水为魂,消弭园墙边界:近借瘦西湖烟波,远纳蜀冈山影;玉勾草堂临水而筑,媚幽阁踞高揽胜。
影园总平面复原想象图|
《不说迷楼说影园—— 明郑元勋、计成与扬州影园》
春柳夏荷、秋芦冬雪,
四时景致皆成园中画屏;
晨雾暮霭、月影星光,
天地时序皆作造园之材。
从《园冶》到影园,从墨香四溢的纸页到波光潋滟的实景,影园的建造让《园冶》中所述的造园经典理论均得到了体现并丰富补充了借景理论和叠石艺术。
影园遗址现状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
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园冶·借景篇》
《园冶》|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柳影、水影、山影,皆被影园借入园中,
尽得借景之奥义。
当真“广陵绝胜知何处,不说迷楼说影园。”
从匠技到哲思的升华
崇祯四年(1631年),计成利用营造寤园的闲暇之际,总结实践经验,研究并完成书稿,名为《园牧》。曹元甫于汪氏寤园见此书稿后,认为此书是“千古所未闻见者,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故改书名为《园冶》。一字之易,道尽造园真谛——园林非土木堆砌,乃是以自然为熔炉,冶炼天地大美。崇祯七年(1634年),这部中国首部造园专著终得刊行,自此奠定东方园林美学体系。
营造学社本《园冶》|苏州图书馆藏
《园冶》全书采用骈文体结合散文体的写作方法,确立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审美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因借体宜”方法论。
《园冶》和钞本|图源网络
计成工诗善画的素养与园林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使得《园冶》所体现的园林美学思想成为我国园林美学特别是文人写意园林美学的经典之作,散发着一种普遍存在、跨越时空的园林美学精神,其隽永的内涵历久弥新。
明代内阁文库藏刻本《园冶》序刊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
否极泰来的美学先知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
其人如其名,“成”与“否”二字交织在他的生命当中,一如“否卦”,由泰变否,否卦至极,则阴极阳生时来运转。
计成少年优游书画,中年家道中落,恰似"天地不交"之困局;然晚年以《园冶》开宗立派,终达"否极泰来"之境。这种命运起伏,恰与其造园哲学呼应:园林之道,正在于化闭塞为通透,转困境为妙境。
他打破"匠人不立言"的桎梏,将诗画意境熔铸于叠山理水之间。影园水廊的曲折,寤园石峰的嶙峋,皆是其"以画意筑园"的实证。更可贵者,他将匠人之技升华为文人之道,让造园从土木工程变为生命哲学的具象表达。
真正的园林,
从不在砖瓦之间,
而在观者与天地对话的刹那。
计成与《园冶》,恰似园林中的借景——前者以匠人之手承续千年文脉,后者以哲思之笔开启新的美学纪元。
影园虽湮,但其"无界"理念仍在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的借塔入画中流转;《园冶》古卷虽黄,然"因借体宜"之道依旧滋养着当代建筑师的灵思。
园林借景,借春色一枝,赏咫尺浪漫;
园林框景,纳画意一方,品四时风雅;
园林障景,设石山一座,寻自然幽趣:
……
是造园手法,亦是古典美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岳岩敏等《不说迷楼说影园——明郑元勋、计成与扬州影园》
[2]韦珊珊《计成园林美学思想研究》
[3]梁宝富等《计成与影园的营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