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版本学视角下的《园冶》

2025-02-15


640.gif

最新特展“宛自天开——计成和他的《园冶》”讲述了最早的园林理论著作《园冶》及其作者计成的故事。


展品中既有相关的书画作品,也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园冶》。

1745478567027.png






版本是什么?

版本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不仅包括雕版印刷的书籍,也包括写本、鈔本(相当于摘要本)和稿本在内。


为什么要研究版本?


通过研究比较各个本子的异同优劣,来找出哪个版本最贴近古籍原貌、哪个版本错讹程度最小,我们才能尽量还原古籍的原始形态,尽可能准确地接收作者传递的信息。


 


园冶的流传

《园冶》问世之时,正逢明清易代的乱世,其后三百年,这部作品一直在民间默默流传。


清朝时,《园冶》除了以其本名,还以《木经全书》、《(名园巧式)夺天工》之名输入日本。


民国初期,北京书肆的一套明刻本被日本学者本多静六买走,此后国内再不见全本的明刻本。1921年陈植留学东京大学时在教授本多静六处目睹这套书。


民国期间,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等数位学者整理、刊行《园冶》,使其得以重刊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陈植促成城市建设出版社重印营造本《园冶》,后又注释《园冶》,终使此书广为风景园林界所知,从而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代造园的重要途径。



刻本

——《园冶》的四种重要版本

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明版《园冶》刻本(内阁文库本)

此为现存已知唯二的《园冶》完整刻本之一。


应为崇祯甲戌七年(1634)阮衙初刻本,仅有阮大铖《冶叙》和计成《自序》,无郑元勋《题词》。

1745478576969.png

上卷的扉页,上部钤大圆形楷书藏板印:“安庆阮衙藏板如有翻刻千里必治。”下部钤大方形朱文篆书章:“扈冶堂图书记。”二印占一页,均朱色。


此三卷本原为日本德川幕府红叶山文库藏本,后藏入日本东京内阁文库,今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2、桥川时雄藏隆盛堂《木经全书》(桥川本)

日本学者桥川时雄(1894–1982)的藏本,是除内阁文库本外另一套完整刻本。现藏日本京都大学。


《园冶》书名页框上,横行刻“名园巧式”四字,框内中行刻“木经全书”四个大字,右行之下有“古文英发集即出”字样,左行之上有“新鎸图像古板鲁班经夺天工原本”,这些均显然为商业行为;下方刻有“隆盛堂梓行”字样,并钤“隆盛堂藏板”大印,正中上部钤有朱色圆形花石肖形大印。

1745478590834.png

桥川时雄在此藏本后附上自著的《明·计无否の园冶とその解说》交由日本东京渡辺书店于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出版,书脊为:《园冶——桥川时雄解说》。

关于此版本,曹汛认为系“宽政七年(1795年,我国乾隆六十年)以前隆盛堂翻刻《木经全书》本”。梁洁则认为是书坊获得成书之后重新装帧出版而成,与内阁本使用同一套版,并非“翻刻”。



3、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版《园冶》残本(西谛本)

此版本仅存第一卷 ,共两册。原为郑振铎藏书。

前有阮大铖《冶叙》,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北京图书馆藏”“礼畊堂藏”印,“冶叙”二字后是“鹿甫”长方章。

1745478603622.png


1745478612870.png

阮大铖题名后有“阮印大铖”“石巢”章各一,叙末题“皖城刘炤刻”。


《冶叙》之后是郑元勋《题词》,郑元勋署名之后有“郑印元勋”“超宗氏”方形章;再后是计成《自序》,首钤“平叔审定”,计成署名下钤篆书阳文“计成之印”及阴文“否道人”章各一。


《冶叙》和《题词》都是手写体;正文首页自上而下钤“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及“钱唐夏平叔珍藏”印,文中还有“礼畊堂藏”印;卷一第二十七页钤“钱唐夏平叔珍藏”;卷一尾(第五十六页)钤“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北京图书馆藏”。

1745478641862.png

西谛本《园冶》 国家图书馆藏



4、中国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明版《园冶》残本(台北本)

仅存第一、二卷。即朱启钤为营造学社本所作的《重刊园冶序》中称“庚午(1930年)得北平图书馆新购残卷”。后原书辗转至台北中央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有胶卷,首页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印。


阚铎《园冶识语》(1932):“北平图书馆得一明刻本,而缺其第三卷,...睹末页之印记,一圆形楷书‘安庆阮衙藏版,如有翻刻千里必治’十四字,一方形篆书‘扈冶堂图书记’六字,知为安庆阮氏所刻。”

1745478681570.png



铅印本与影印本

——营造学社系列版本



5、喜咏轩丛书本

民国时期,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以北平图书馆新购残卷(即今台北本)与自藏本补成三卷,校录未完,1931年,参与校勘的营造学社校理陶湘据以影印,编入其《喜咏轩丛书》。


6、营造学社本

朱启钤辗转得知日本内阁文库中有一本叫《园冶》的明版书,营造学社编纂阚铎将喜咏轩丛书本寄到日本,在学者村田治郎帮助下与日本内阁文库本对校,并分别句读,1932年由营造学社铅印出版。

1745478704345.png

营造学社本《园冶》 苏州图书馆藏



7、大连右文阁铅印本

1933年阚铎将营造学社的《园冶》校改本交由大连右文阁铅印出版。日本上原敬二所著《解说园冶》即以此本为底本。


8、城建重印营造学社本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市建设出版社欲再版《园冶》,托陈植代为搜求底本,陈植从陆费执处借得营造学社本,1957 年影印出版。




写本

——《园冶》的手抄版本


9、华日堂藏书诸本

现存除刻印本之外,还有多种手抄本,其书名页内容和版式一致:顶部横行书“名园巧式”四字,框内居中竖行书“夺天工”三大字。右下有手绘篆书“华日堂”印,左下方有手书“华日堂藏书”五字。按照内页其他印章的不同,分别有:白井本、林家本、樋口本、鸥外本四种。

1745478723303.png  1745478752548.png

据韦雨涓考,华日堂“乃清初文人伍涵芬家堂名”。金学智考伍涵芬于清康熙戊寅年(1698)迁金陵(南京)为书商。


书名页左上方还有手绘“卓荦观群书”章,韦雨涓考证此印“是清代藏书家谢浦泰的藏书印”。


谢浦泰(1676- ?)清藏书家、史志目录学家,江苏太仓人。

林家本末页有“宽政七年(1795)以近藤重藏本誊录”字样。


近藤重藏(1768–1841)为日本江户后期幕臣,曾管理过红叶山文库。

1745478567027.png


《园冶》辗转流传至今,最珍贵的版本是日本所藏的内阁文库本。


在感谢日本保存了这一珍贵文献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1932年,曾经的“亚洲第一图书馆”——上海东方图书馆,在日军轰炸机燃烧弹的针对性袭击下,无数宋元明清珍稀古籍化为灰烬。


如果您对不同版本《园冶》的内容差异有兴趣,国家图书馆有2个刻本和1个手抄本可以在线查阅。内阁文库本201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其影印本。另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公告,2025年拟公布内阁文库本的数字化文献。



1745478770672.png


主要参考:

[1]曹汛:计成研究——为纪念计成诞生四百周年而作

[2]金学智:《园冶》版本叙评录(一) 

[3]韦雨涓:造园奇书《园冶》的出版及版本源流考

[4]梁洁:《园冶》若干明刻本与日抄本辨析

[5]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官网


结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