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倒计时 | 落幕之前,遇见楚玉,观中国玉器极简史!

2024-11-12


玉石生花 万象有灵

方寸之中 山川隐形

感知时空变幻的美好

听星辰落入尘世的声音


玉石,被中国人看作乾坤灵秀所孕育、山川祥瑞所凝结的精华,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玉器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苏州湾博物馆“楚玉·云梦泽——荆州博物馆出土玉器精品展”即将在11月17日落下帷幕,让我们随龙游凤舞的古楚玉器,观中国玉器发展的历程。

 1745764516587.png1745764543558.png


01 /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先秦两汉

中国人使用玉器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八千多年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大量具有不同区域特征的玉礼器和玉饰件,或造型独特,或纹饰神秘,被用来沟通神灵、辟邪敛葬、祈求祥瑞,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实物见证。 

夏商周时期,玉器的功能逐渐与宗法、伦理、道德等观念融合,成为 “分贵贱,辨等列”的礼器,被赋予浓厚的人文色彩。制作精致、组合繁复、纹饰抽象、寓意深远的系列化玉礼器,与青铜器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礼器主体。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礼器使用的玉器逐渐衰落,多种具有新造型、新寓意的玉器出现,装饰更加浪漫华美、线条更加飞舞灵动,纹饰更有想象力,展现出饱含张力和动感的艺术风格。楚玉尤其展示自由灵动的新装饰风格,我们可以从此次展览的玉器中看到这一特征。

体现此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饱和而又和谐。

1745764558940.png


礼以玉成——战国玉器鉴赏

1745764574072.png


玉见千年:品味玉雕之美与文化底蕴

1745764585522.png


寻找玉器中的龙与凤,感受来自楚人的浪漫

1745764597919.png


楚玉映古韵,竹简载风华

1745764612303.png


两汉时期的玉器,被赋予阴阳五行、神话玄幻等方面的观念,多用于辟邪。汉代玉器增加了高浮雕和圆雕等技法,以及镂孔花纹和表面细刻线纹等装饰元素,更加立体生动、流畅有力,艺术风格浑厚豪放。此外,汉代葬玉传统发展至高峰,使用规模远超以往。

 


二 /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唐宋明清

隋唐以来,玉器逐步向世俗化发展,在纹饰和器形方面均开创了新气象。纹饰题材寓意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清新绮丽;同时,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和技法,并融会贯通。两宋辽金时期,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玉器也更为普及,形神兼备,技艺细腻,呈现多元审美风格。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盛、使用之广,均前所未有。明清玉器借鉴其他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多种琢玉工艺,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这一时期琢玉业以苏州为中心迅猛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峰,可谓“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天工开物》)。

此次展览特设了“楚风吴韵”苏州湾博物馆馆藏玉器展区,我们可以从展品中欣赏到鲜明的“苏作”地域特色。

 1745764626934.png

1745764636420.png


清代学者俞樾说:“古人之词,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玉,集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光华,自诞生之日起就寄托着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属性,在岁月的淘洗下贯穿了整个文明历程。

1745764647271.png


“楚玉·云梦泽——荆州博物馆出土玉器精品展”将展出至本周末,在此次相遇的最后时光里,让我们一起穿越数千年时空,与玉相会,恰如一览江山,又如与岁月彻夜长谈。

 1745764673171.png


jiewei.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