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日复一日搬运着
古道上的漫漫黄沙
古老的雕塑 千年的回响
在寂寥中歌唱这一段
萦绕世间的艺术传奇
舟过吴江,立秋新凉。云收暑色,天高水清。新蝉数声,神游万里。
太湖之畔,丝路流光。苏州湾博物馆为期四个月的“丝路流光:亚洲的美颜——旅顺博物馆藏犍陀罗艺术展”,即将在9月3日落下帷幕。这是继“舟车丝路”“芥子须弥——云冈特展”之后,苏州湾博物馆丝路文明主题下的又一展览。
昔日繁华,今日黄沙。犍陀罗文明,值得所有文博爱好者近距离细细体会。
(一)
犍陀罗地区 东西文明大熔炉
找一张世界地图,把目光聚焦在亚欧大陆上,从古都长安开始,按经度从东往西,依次串联起武威、敦煌、楼兰、龟兹、疏勒、大夏、安息,再到地中海,就是多半部丝路史。
犍陀罗地区,就在这条线的中间,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一千多年时间流淌过这里,凝成一部煌煌大观的世界文明交融史、佛教艺术造像传播史。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这一地区后,他留下的士兵后代,以及来自希腊、埃及和安条克的民众在此定居,这片土地受到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
接下来的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开始在犍陀罗地区传播。佛教艺术与希腊文化开始融合与碰撞,艺术之神的齿轮开始转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希腊-巴克特里亚艺术由此产生、繁荣。
随着时间推移,位于中亚的贵霜帝国逐步扩展了影响力。依托于丝绸之路的商业通道,佛教造像艺术不断传播和发展。
公元1世纪,佛教僧侣开始通过贸易商队沿丝绸之路前往中国。佛教造像从这里开始,开启了敦煌和云冈的雄壮粗犷,转而演变出洛阳和南京的清秀细腻,再轻轻地挥手,留下一抹东方式神秘微笑。
这是丝绸之路孕育的美丽而独特的相遇。在苏州湾博物馆,我们可尽情欣赏这段美丽的相遇。
无论是衣纹线条清晰的佛陀半身像、丰收女神浮雕,还是带有头光的燃灯佛立像、手弹琉特琴的带翼人物浮雕,都向我们展示了千年前这份遥远又夺目的美。
(二)
犍陀罗艺术 一部立体丝路书
犍陀罗地区,处于当时四个主要文明交流区的十字路口。世界在这里发生了交叠碰撞、交融流动;艺术的片段像人体循环一样,在文明之间流动。
苏州湾博物馆以犍陀罗艺术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社教活动,犹如打开一部关于丝路文明的立体书。
大美造像·犍陀罗的微笑
丝路流光•月下奇妙夜
历史循迹·犍陀罗文明之旅
丝路梵香·重“走”古丝绸之路
长风万里,吹度大漠;
舟行丝路,天涯比邻。
在这个夏末秋初,此番丝路流光的时空相遇,进入最后倒计时!这国宝串门而来的旅顺博物馆藏犍陀罗艺术造像,在苏州湾博物馆静候您,家门口即可体验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